辛弃疾《永遇乐》

    既而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特置酒招客,使妓按歌,自击节偏(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客多逊谢。相台岳珂,时年最少,曰:“……新作微觉用事多耳。”稼轩大喜。……乃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未竟。其刻意如此。
    ——〔清〕张思岩等《词林纪事》
    〔简释〕辛弃疾乃词中豪俊,但他请人挑毛病,并认真修改,日数十易,坚持月余,这与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白居易、欧阳修改稿以至于终篇一字不留……同样可贵。
    当然,《永遇乐》的“用事”(用典)概括了丰富的内容,辛弃疾无法用一般的叙述、描写去代替,所以,岳飞之孙岳珂的观点虽准确,《永遇乐》最终还是保留了原来面目。我们认为,用典多不一定是缺点,只要贴合,只要不是为用典而用典,有意地“掉书袋”,只要是内容需要,就不能说是缺点。我们今天读《永遇乐》,不是感到精彩飞动,不是要为之轻吟、为之长啸、为之情动、为之洒一掬(jū)英雄泪么?
    附录:
     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