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效

    桐城汪稼门先生云:“欧阳公《醉翁亭》,连用‘也‘字,仿唐人杜牧《阿房宫赋》:’开妆镜也‘‘弃脂水也’,杜牧又仿汉人边孝先《博塞赋》:‘分阴阳也’‘象日月也”,不知《诗》亦有之,《墙有茨》三幸,均用’也‘字,《桑扈(hù)》三章,均用‘矣’字……”此论,古人所未有。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简释〕仿效是允许的,仿效而有创造,则更应褒赞。所以今人只知欧阳修、杜牧,而不知边孝先,今人赞欧阳修、杜牧,而不会加以丝毫指斥。同样,朱自清先生“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的写法,在欧阳修《醉翁亭》、徐宏祖《游黄山记》等作品中已有先例,但读者都觉得朱先生的描绘很美。
    读“万卷书”,才能仿效;“读破万港书”,才能创造性地仿效,--亦即“点化”--而且,这种“仿效”有时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