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不少梦笔故事,略举于后——
南朝齐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自是文彩俊发(见《太平广记·梦二》)。后又梦晋郭璞(pú),谓:“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从怀中取出五色笔一支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见《南史》)
南朝梁纪少瑜少时,也曾梦人赠笔,从此文章大进。(见《南史》)
唐代李白因母梦长庾星而生,后他又梦见笔头生花,从而诗思勃发,文彩飞扬,成为“诗仙”。(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等)
五代和凝在京师,“忽梦人以五色笔一束与之”,因而才思敏捷。(见《旧五代史》)
宋范质母亲梦神人授以五色笔,故范质九岁能属文。(见《宋史》)
〔简释〕“梦笔”故事,古人乐道,其实却是一种模糊认识,一种关于“才华”来源的幼稚解释。
现在看来,人的禀赋是存在差异的。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yún)八叉手成韵,秦观对客挥毫,袁宏倚马可待……他们天分高,才思敏捷,但苏老泉二十七岁发愤,终成为散文学家,“庾信文章老更成”,洪迈则“老而著书益速”……他们靠勤苦也各有所成就。事实上,即便曹、温、秦、袁辈又何尝不是依赖平时苦读平素积累?
“江郎才尽”在于不再勤思苦读;“梦笔生花”说明潜心专志念兹在兹;“五色彩笔”存在于生活中书本上,靠我们用实践去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