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英不比春花落”

    欧公嘉祐中,见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吟。”荆公闻之曰:“是岂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九不学之过也。”
    ——(宋〕蔡絛(tāo)《西清诗话》
    〔简释〕故事的虚构性质比较明显,但它很能说明一些道理。宁可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是一般情况,而个别情况是,那种花瓣不十分结密的菊花会落(冯梦龙的《王安石三戏苏学士》说黄州菊花在西风中纷纷落瓣)。那么,欧阳修(宋曾慥(zào)《高斋诗话》谓苏轼)责备王安石没有“子细吟”,是混淆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生活知识方面存有不足。
    而王安石讥笑欧阳修“不学”,引“夕餐秋菊之落英”来反驳,也颇需商榷(shāng què)。“落”有“落下”、“开始”等义项,屈原讲服食菊花,若是落地之花,则无法食用,而初开之花,芳香可喜,正可采而服之。为诗作文,要靠丰富的生活积累,也靠丰厚的书本知识,而生活是一切知识之源,是一部包容万象的大书,尤其需要认真研读。我国古代留诗近万首的陆游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