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
——〔明〕赵南星《笑赞》
〔简释〕因咬文嚼字,以至办事不成;若作文也给人“不知说甚”之感,不是一样可悲么?
补充一个类似的故事。某读书人夜间被蝎子蜇了,急喊:“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其妻似懂非懂,迟迟缓缓半晌没有行动。读书人又叫道:“
老婆子,快点灯,蝎子蜇着我啦!”其妻迅速照办。读书人或许不是有意咬文嚼字,但“迅燃银灯”等毕竟不易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