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举例(二)

    明代有人在贺表中用“作则垂宪”和“藻饰太平”称颂朱元璋,谁知朱元璋把这两句念成“作贼垂宪”、“早失太平”;前者骂其身世,后者诅其天下,于是进表者成为刀下鬼。
    清代某考官取《诗经·商颂·玄鸟》“维民所止”句作考题,雍正皇帝听信“维止”暗示去“雍正”之首的指控,将考官的头砍下。
    清代有人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身首异处。有人因诗中“为我讨贼清乾坤”之句,被奸佞指为冠“贼”于“清”之上,大逆不道,差点被乾隆杀死。
    〔简释〕“避讳制”在明清达到极点,犯讳者往往遭灭顶之灾。统治者及其爪牙深文周纳,许多“文字狱”叫人毛骨耸然!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