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训蒙者,首教《大学》,至“于戏!前王不忘”句,竟如字读之。主人曰:“误矣,宜读作‘呜呼’。”师从之。至冬间,读《论语注》“傩(nuò,旧指迎神赛会)虽古礼,而近于戏”,乃读作“呜呼”。主人曰:“又误矣,此乃’于戏’也。”师大怒,诉其友曰:“这东家甚难理会,只‘于戏’二字,从年头直与我拗(niù)到年尾。”
——〔明)冯梦龙《笑府》
〔简释〕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极多,习惯读音之外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读破了的那个字叫“破读字”。“于戏”读作“呜呼”就是“破读”,“南无”读作“那摩”也是“破读”。
“可汗”读“克寒”,“仆射”读“仆夜”,“禽滑厘”读“禽骨厘”,“郦食其”读“郦异基”,“万俟”读“陌其”,“月支”读“肉支”,“龟兹(qiū cí)”读“丘慈”,“单父”读“善甫”……之类,都该“破读”却常常按习惯读音给读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