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雅》:“萧萧马鸣,悠悠旆旌(pèi jīng)”,“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此用叠字之始,后人千古受用不尽。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ǒu)。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承《诗》而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从良人虽去而心犹不信的“寻寻”,到寻而不见再细察的“觅觅”;良人真个去了,顿觉“冷冷”,“冷冷”入心,故“清清”;冷清凝于心,则“凄凄”,“凄凄”而心不堪任,则又“惨惨”,发展而至肠断心碎,则只能“戚戚”了。妙叠七字,委婉曲折真切地写尽思妇之情。(参见《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全篇用叠字,但拼凑而成,无真情无实感,故知之者很少,更别说产生影响了。
〔简释〕叠字又称复叠、叠音、重言。叠字有增强语感、浓缩意境、渲染气氛之效,吟咏起来,节奏鲜明,有一种音乐的美。
叠字深得古今文人喜爱,但任何一种“技巧”只有在它为内容服务时才是真正的技巧,为技巧而技巧,技巧的生命便失去了绿色。
“叠”亦作“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