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孰为厅堂,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厩(jiù),一一布置停当,然后可以兴工。
——卧闲草堂版《儒林外史》三三回评
〔简释〕比喻深入浅出,告诉我们:构思停当、无懈可击,始可动笔,始能天衣无缝。类似的“作文如营宫室”的比喻说法,古代还有不少。此补录明代王骥(jì )德《曲律·论章法》的一段以加深理深:“作曲,犹造宫室者然。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又自两厢而及轩寮(liáo),以至廪(lǐn)度、庖湢(bì)、藩垣(yuán)、苑榭之类,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胸中,而后可施斤斵(zhuó)。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此法,从古之为文、为辞赋、为歌诗者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