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黄昏山各不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画院郭熙语也。金许古《行香子》过拍云:“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郭能写山之貌,许尤传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简释〕写貌传神,靠熟知对象;熟知对象,则靠深入细致的观察。细致观察,赵佶(jí)知孔雀升高先举左脚,遂使画院众史骇服;观察粗疏,黄荃(quán)画“飞雁”头足皆展,不知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却无两展者,于是成为他人笑柄。茅盾先生说:“我们当‘观察’时,自然必须看到“人物’的每一个‘纽扣’,愈周到愈好”。四时晨昏,山有不同,周到细致的观察要求我们:既掌握事物的共性,又抓住个性,不放过细微差异,如此才能深入,如此才能知“真”。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