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2  2,115 views

祭奠失去的回忆:《闯关东》

 标签:

      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闯关东》可贵的是,它打开了我们几辈山东人快要尘封起来的记忆和胸中曾经激荡过的大汉豪情。不是吗?几乎每个山东人都或多或少和“闯关东”扯上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和心中的“闯关东”,抛开文艺作品技术的层面不讲,52集的电视剧太短了,40万字的小说也太薄了,而实际上,再精彩的对白和再生动的文字,在《闯关东》这段悲壮厚重的历史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每个人都是好编剧——“我十分想念高满堂”
  《闯关东》播出一周多来,不断接到读者的反馈,从戏里谈到戏外,从过去说到现在,总结出一点,大家到头来都要表达一个很强烈的想法,那就是——“十分想念高满堂”,想找《闯关东》这部戏的编剧聊聊,提供他一些写续集的素材。剧本不是平常人写的,特别是这么一部厚重的让人提不起笔来的题材,但我们有的是经历,有的是回忆,《闯关东》里的故事不是编出来的,造出来的,正是大家在戏里看到了当年的影子,才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和这部戏产生互动和交流。我想大家对高满堂的信赖和追随,也证明了一个编剧的成功,一部戏的成功。
  其实不管由谁来写,在《闯关东》里,每个闯过关东的山东人或其后裔都可能是一个好编剧。还记得两年前在济南见到高满堂先生,那时《闯关东》刚刚立项,高老师正在山东、东北三省等地搜集素材开始动笔创作。我起初对这部戏并不看好,就题目而言,又大又空,两千万移民,上百年迁徙史,从谁身上下手,从何处落笔?没想到高先生四两拨千斤,从一组小人物入手轻而易举就把问题解决了。现在想想,写一个好故事当然不只是技巧的问题,重要的是,高满堂、孙建业他们本身就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裔,他们具备写好这个故事的一切条件:娴熟的写作技巧、低姿态的工作作风、贴近生活的创作视角、还有对闯关东先祖先辈的热爱和敬仰……

  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朱开山”——“李幼斌演得就是好”
  有了好剧本,没有好演员一样拍不出好戏,过去几年叫得响的几部大戏如《大宅门》、《大染坊》莫不如此,郭宝昌、陈杰写的本子好,那也要斯琴高娃、陈宝国、侯勇等演出逼真“效果”来才行。回到《闯关东》这部戏,高满堂、孙建业的本子的确过硬,不过,没有几个像样的、有实力的好演员同样撑不起这个大场面,比如说李幼斌。据说李幼斌在这部戏的身价创造了国内电视连续剧演员的最高纪录,每集约15万元,不过投资方不惜血本重金邀请他出山倒也不负重望,《亮剑》演完“李云龙”之后,也看过李幼斌的几部戏,总让我觉得李幼斌给自己定了“硬汉”的型,别的角色再也演不来了。看到《闯关东》中的“朱开山”,我才眼前一亮,那个嘿嘿坏笑、满脑子歪主意的李云龙“灵魂附体”了。
  不是说“朱开山”一定要演得像“李云龙”看着才过瘾,也不是说一定要把闯关东的山东人装扮成李幼斌那样才算典型,我只是觉得,李幼斌身上有种特质是和我们山东人的地域性格特征非常契合的,高满堂说这是他身上的“沧桑感”,我认为大家觉得李幼斌演得好,完全归功于他对剧本超强的解读和表现能力。还记得《闯关东》去年初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拍摄时,我们过去探班,拍的是“朱开山”在哈尔滨开山东菜馆的戏,李幼斌不爱说话,老是躲在一边钻剧本,那边一开机,整个人就像上了发条一样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间,气势逼人。我从那时起就认定他能借这部戏再火一把,借读者的一句话说,“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演好‘朱开山’,李幼斌演得就是好!”

给我留言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