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2  2,568 views

历史人物系列之: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孟子

 标签: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5世纪至前3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主流学说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名轲,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是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 

  尽管孟子的思想对于后世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传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当时孟子的学说并不被当权者推崇。 

  孟子曾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仁政”理论。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这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腐”,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孟子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富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在与各国君王打交道时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大胆泼辣的个性特点。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写作《孟子》七篇。该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以及与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反映了继孔子之后,孟子作为儒学大师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全书整体气势磅礴,饱含情感,明晰的说理、逐层的批驳,层层进逼,气势凌人,也有偏激的言词、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因此,《孟子》千百年来也一直具有无穷魅力,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奉为经典。 

给我留言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