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点击文中汉字,查看汉语意思 |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 wàng
  • dòng
  • tíng
  •   
  • táng
  •  
  • liú
  • guāng
  • qiū
  • yuè
  • liǎng
  • xiāng
  •  
  • tán
  • miàn
  • fēng
  • jìng
  • wèi
  •  
  • yáo
  • wàng
  • dòng
  • tíng
  • shān
  • shuǐ
  •  
  • bái
  • yín
  • pán
  • qīng
  • luó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知识点归纳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
    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色:也作“山水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诗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   
  • táng
  •  
  • zhāng
  • zhì
  • 西
  • sài
  • shān
  • qián
  • bái
  • fēi
  •  
  • táo
  • huā
  • liú
  • shuǐ
  • guì
  • féi
  •  
  • qīng
  • ruò
  •  
  • 绿
  • suō
  •  
  • xié
  • fēng
  • guī
  •  
  • huì
  • chóng
  •  
  • chūn
  • jiāng
  • xiǎo
  • jǐng
  •  
  •   
  • sòng
  •  
  • shì
  • zhú
  • wài
  • táo
  • huā
  • sān
  • liǎng
  • zhī
  •  
  • chūn
  • jiāng
  • shuǐ
  • nuǎn
  • xiān
  • zhī
  •  
  • lóu
  • hāo
  • mǎn
  • duǎn
  •  
  • zhèng
  • shì
  • tún
  • shàng
  • shí
  •  

点击《惠崇春江晚景》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知识点归纳

  • shí
  • tián
  • yuán
  • xìng
  •  (
  • èr
  •  )
  •   
  • sòng
  •  
  • fàn
  • chéng
  • méi
  • jīn
  • huáng
  • xìng
  • féi
  •  
  • mài
  • huā
  • xuě
  • bái
  • cài
  • huā
  •  
  • cháng
  • luò
  • rén
  • guò
  •  
  • wéi
  • yǒu
  • qīng
  • tíng
  • jiá
  • dié
  • fēi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知识点归纳

  • xiāng
  • cūn
  • yuè
  •   
  • sòng
  •  
  • wēng
  • juǎn
  • 绿
  • biàn
  • shān
  • yuán
  • bái
  • mǎn
  • chuān
  •  
  • guī
  • shēng
  • yān
  •  
  • xiāng
  • cūn
  • yuè
  • xián
  • rén
  • shǎo
  •  
  • cái
  • liǎo
  • cán
  • sāng
  • yòu
  • chā
  • tián
  •  
  • jiāng
  • nán
  •   
  • táng
  •  
  • bái
  • jiāng
  • nán
  • hǎo
  •  
  • fēng
  • jǐng
  • jiù
  • céng
  • ān
  •  
  • chū
  • jiāng
  • huā
  • hóng
  • shèng
  • huǒ
  •  
  • chūn
  • lái
  • jiāng
  • shuǐ
  • 绿
  • lán
  •  
  • néng
  • jiāng
  • nán
  •  
作者:
百家姓 白居易 班固 鲍照 北朝民歌 蔡伸 曹操 曹丕 曹勋 曹植 曹组 曾觌 岑参 常建 晁补之 陈东甫 程垓 陈亮 陈陶 陈与义 陈子昂 崔颢 崔曙 崔涂 戴复古 戴叔伦 杜甫 杜牧 杜秋娘 杜审言 杜荀鹤 范成大 房舜卿 方岳 范仲淹 冯延巳 高鼎 高适 龚自珍 归有光 顾况 顾夐 韩翃 韩疁 韩偓 韩愈 韩元吉 韩缜 贺知章 贺铸 侯蒙 皇甫冉 皇甫松 黄公绍 黄机 黄裳 黄升 黄庭坚 黄孝迈 胡令能 贾岛 蒋捷 姜夔 蒋氏女 皎然 贾谊 金昌绪 纪昀 孔子 寇准 李白 李重元 郦道元 李端 列子 李好古 李贺 李璟 李隆基 李密 林逋 林升 李频 李颀 李峤 李清照 李商隐 李绅 李斯 刘长卿 刘辰翁 刘方平 刘过 刘克庄 刘昚虚 刘义庆 柳永 刘禹锡 刘桢 柳中庸 柳宗元 李珣 李益 李煜 李元膺 李之仪 卢炳 卢纶 骆宾王 罗隐 陆游 卢祖皋 吕本中 吕不韦 马戴 毛滂 毛诗 马致远 孟浩然 孟郊 孟子 纳兰性德 牛峤 牛希济 欧阳修 潘阆 裴迪 蒲松龄 钱起 秦观 秦韬玉 秋瑾 丘为 权德舆 屈原 沈佺期 史达祖 诗经 石孝友 时彦 司空曙 司马光 司马迁 宋濂 宋祁 宋之问 宋自逊 孙光宪 苏轼 苏洵 唐婉 谭嗣同 陶渊明 王安国 王安石 王勃 王昌龄 王观 王翰 王建 王冕 王磐 王雱 王清惠 王实甫 王湾 王维 王羲之 王炎 王应麟 王禹偁 汪藻 王之涣 万俟咏 魏学洢 韦应物 魏征 韦庄 翁卷 文及翁 文天祥 温庭筠 吴均 吴潜 吴文英 向子諲 小古文 萧统 夏完淳 西鄙人 谢逸 辛弃疾 徐昌图 薛逢 薛昭蕴 许浑 荀子 杨万里 杨无咎 晏几道 严仁 严蕊 晏殊 姚鼐 叶梦得 叶清臣 叶绍翁 佚名 元结 袁枚 袁去华 元稹 岳飞 乐府诗集 俞国宝 于谦 曾几 礼记 张泌 张昪 张祜 张继 张籍 张九龄 张耒 张抡 张乔 张若虚 张舜民 战国策 张先 张孝祥 张旭 张炎 张养浩 张元干 张志和 赵佶 赵师秀 赵长卿 郑畋 郑燮 钟嵘 仲殊 周邦彦 周敦颐 周兴嗣 周紫芝 庄子 朱敦儒 朱服 诸葛亮 朱庆馀 朱淑真 朱熹 左丘明 左传 祖咏
展开

让金钱为有意义的事出一份力:立即捐助 >>

刘禹锡 诗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共发表 9 篇

作者诗文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锐智精品

捐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