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点击文中汉字,查看汉语意思 |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 西
  • lín
  •   
  • sòng
  •  
  • shì
  • héng
  • kàn
  • chéng
  • lǐng
  • chéng
  • fēng
  •  
  • yuǎn
  • jìn
  • gāo
  • tóng
  •  
  • shí
  • shān
  • zhēn
  • miàn
  •  
  • zhǐ
  • yuán
  • shēn
  • zài
  • shān
  • zhōng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知识点归纳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苏轼 苏东坡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 liáng
  • zhōu
  •   
  • táng
  •  
  • wáng
  • hàn
  • táo
  • měi
  • jiǔ
  • guāng
  • bēi
  •  
  • yǐn
  • shàng
  • cuī
  •  
  • zuì
  • shā
  • chǎng
  • jūn
  • xiào
  •  
  • lái
  • zhēng
  • zhàn
  • rén
  • huí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知识点归纳

  • shū
  • yīn
  • xiān
  • shēng
  •   
  • sòng
  •  
  • wáng
  • ān
  • shí
  • máo
  • yán
  • cháng
  • sǎo
  • jìng
  • tái
  •  
  • huā
  • chéng
  • shǒu
  • zāi
  •  
  • shuǐ
  • tián
  • jiāng
  • 绿
  • rào
  •  
  • liǎng
  • shān
  • pái
  • sòng
  • qīng
  • lái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知识点归纳

  • qiū
  •   
  • táng
  •  
  • yín
  • zhú
  • qiū
  • guāng
  • lěng
  • huà
  • píng
  •  
  • qīng
  • luó
  • xiǎo
  • shàn
  • liú
  • yíng
  •  
  • tiān
  • jiē
  • liáng
  • shuǐ
  •  
  • zuò
  • kàn
  • qiān
  • niú
  • zhī
  • xīng
  •  
  • sòng
  • yuán
  • èr
  • shǐ使
  • ān
  • 西
  •   
  • táng
  •  
  • wáng
  • wéi
  • wèi
  • chéng
  • zhāo
  • qīng
  • chén
  •  
  • shè
  • qīng
  • qīng
  • liǔ
  • xīn
  •  
  • quàn
  • jūn
  • gèng
  • jìn
  • bēi
  • jiǔ
  •  
  • 西
  • chū
  • yáng
  • guān
  • rén
  •  

点击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归纳

  • chú
  • zhōu
  • 西
  • jiàn
  •   
  • táng
  •  
  • wéi
  • yìng
  • lián
  • yōu
  • cǎo
  • jiàn
  • biān
  • shēng
  •  
  • shàng
  • yǒu
  • huáng
  • shēn
  • shù
  • míng
  •  
  • chūn
  • cháo
  • dài
  • wǎn
  • lái
  •  
  • rén
  • zhōu
  • héng
  •  
作者:
百家姓 白居易 班固 鲍照 北朝民歌 蔡伸 曹操 曹丕 曹勋 曹植 曹组 曾觌 岑参 常建 晁补之 陈东甫 程垓 陈亮 陈陶 陈与义 陈子昂 崔颢 崔曙 崔涂 戴复古 戴叔伦 杜甫 杜牧 杜秋娘 杜审言 杜荀鹤 范成大 房舜卿 方岳 范仲淹 冯延巳 高鼎 高适 龚自珍 归有光 顾况 顾夐 韩翃 韩疁 韩偓 韩愈 韩元吉 韩缜 贺知章 贺铸 侯蒙 皇甫冉 皇甫松 黄公绍 黄机 黄裳 黄升 黄庭坚 黄孝迈 胡令能 贾岛 蒋捷 姜夔 蒋氏女 皎然 贾谊 金昌绪 纪昀 孔子 寇准 李白 李重元 郦道元 李端 列子 李好古 李贺 李璟 李隆基 李密 林逋 林升 李频 李颀 李峤 李清照 李商隐 李绅 李斯 刘长卿 刘辰翁 刘方平 刘过 刘克庄 刘昚虚 刘义庆 柳永 刘禹锡 刘桢 柳中庸 柳宗元 李珣 李益 李煜 李元膺 李之仪 卢炳 卢纶 骆宾王 罗隐 陆游 卢祖皋 吕本中 吕不韦 马戴 毛滂 毛诗 马致远 孟浩然 孟郊 孟子 纳兰性德 牛峤 牛希济 欧阳修 潘阆 裴迪 蒲松龄 钱起 秦观 秦韬玉 秋瑾 丘为 权德舆 屈原 沈佺期 史达祖 诗经 石孝友 时彦 司空曙 司马光 司马迁 宋濂 宋祁 宋之问 宋自逊 孙光宪 苏轼 苏洵 唐婉 谭嗣同 陶渊明 王安国 王安石 王勃 王昌龄 王观 王翰 王建 王冕 王磐 王雱 王清惠 王实甫 王湾 王维 王羲之 王炎 王应麟 王禹偁 汪藻 王之涣 万俟咏 魏学洢 韦应物 魏征 韦庄 翁卷 文及翁 文天祥 温庭筠 吴均 吴潜 吴文英 向子諲 小古文 萧统 夏完淳 西鄙人 谢逸 辛弃疾 徐昌图 薛逢 薛昭蕴 许浑 荀子 杨万里 杨无咎 晏几道 严仁 严蕊 晏殊 姚鼐 叶梦得 叶清臣 叶绍翁 佚名 元结 袁枚 袁去华 元稹 岳飞 乐府诗集 俞国宝 于谦 曾几 礼记 张泌 张昪 张祜 张继 张籍 张九龄 张耒 张抡 张乔 张若虚 张舜民 战国策 张先 张孝祥 张旭 张炎 张养浩 张元干 张志和 赵佶 赵师秀 赵长卿 郑畋 郑燮 钟嵘 仲殊 周邦彦 周敦颐 周兴嗣 周紫芝 庄子 朱敦儒 朱服 诸葛亮 朱庆馀 朱淑真 朱熹 左丘明 左传 祖咏
展开

让金钱为有意义的事出一份力:立即捐助 >>

苏轼 苏东坡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共发表 20 篇

作者诗文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锐智精品

捐助本站